这应该是2024年我得到最高的一条评价:
我始终坚信勤能补拙,能力不行就靠勤奋和坚持来凑。
2024年的前半年,AI广告特别多,我们几乎和所有的AI大厂都接触过。广告主舍得花钱投广告,证明这个行业是可以做的,所以前半年我观察了大量AI的自媒体帐号,而我也发了很多关于AI和大模型的文章和视频。
所以我发现了规律:你只需要把这些复杂的名词简单化,用“人话”把它翻译出来就有点流量,就能接到广告。虽然我的视频只有几十个点赞,几千几万播放量,但几乎都是自然流,日更,而且不刷量。
前半年我靠这个规律赚到了一点广告费,因为很多广告主认为我说的都是大白话,通俗易懂,在加上我的粉丝群体是中小企业主居多,利于AI知识普及。
遗憾的是我并不是GEEK,我有家庭有孩子,我做不到大半夜起床看美国那边的发布会、也做不到立刻把文案写好拍短视频,在加上入局晚一年,所以我并没有得到平台的青睐。对平台而言,我并不是一个好的AI创作者。也是因为聊AI,受众群体窄了许多,与之相对应的是我的平台分成收益下降了90%。
8月份以后,我能感觉经济再次下行,不说话的客户越来越多,AI行业明显疲软,大厂也不再广告加大投入了,所以广告主少了许多,到了2024下半年,只有阿里云和百度的AI广告了。与之相对应的是AI自媒体也少了许多(至少我刷到的少了)。
进入2024下半年,事情变少了,感觉怎么努力都没用了。所以我开始玩起了游戏,经常玩的有:使命召唤、战地5、都市天际线。尤其是都市天际线(已经建了一座20万人口的城市了),但每次玩完脑袋就疼,感觉喘不过气。
所以我又发现了一个规律:反其道而行之,你别看松松我天天咋咋呼呼拍短视频很多,也买了很多设备,实际上能找到客户、产生收益更多的还是文章。写文章是一个成本非常低的找客户的方法,文章还能筛序客户。
“写文章”比“拍视频”更容易找到客户,也容易接到广告。这一年,虚晃一枪,又开始写内容了。但短视频不会放弃,因为这是趋势。
拍短视频会让很人刷到你,但流量比较泛,评论区偶尔会有人说:你是之前写博客的那个卢松松吗?但写文章就不同了,文章可以引导、可以放二维码、可以放链接,传递的内容比视频多的多。所以许多AI大厂会找我投放AI广告。
东边不亮西边亮,天无绝人之路。虽然通过内容带来的潜在客户越来越少了,但平台的分成收益却越来越多了,这是12.1-12.5的半个月收入。
不过我这个人很实在,说实话,别看收入高,但大家不要被表象迷惑了:
写在最后:
今天年终总结的文章公司的事儿说的少,因为实在是太平稳了,没啥可说的,这两年我一个员工都没招,就招了几个兼职,人员几乎0流动。大家对业务都轻车熟路,也不需要我做啥了。
这一年,游戏打的多了,每周陪孩子时间也多了,每周会带孩子跑步一次,周末经常会和一帮小学生踢足球。业绩虽然越来越差了,但好在陪伴孩子的成长没有落下。
感谢大家一路支持相伴,明天见,明年见!